視覺藝術意昂2創新創意教學成果展舞臺美術設計專業展廳
視覺藝術意昂2創新創意教學成果展舞臺美術設計專業展廳
視覺藝術意昂2創新創意教學成果展舞臺美術設計專業展廳
視覺藝術意昂2創新創意教學成果展舞臺美術設計專業展廳
視覺藝術意昂2創新創意教學成果展舞臺美術設計專業展廳
2017年12月11日下午2:00,視覺藝術意昂2創新創意教學成果展在天藝巨星眾創空間創天下大樓一樓盛大開幕,舞臺美術設計專業(以下簡稱“舞美”)展廳千年古刹獨樂寺為靈感,通過鬥拱、十八羅漢壁畫、泥土沙石等元素和造型,將辦公室改造成了一個充滿禪意的藝術空間,通過鏡面設計延伸視覺,用有限的空間創造出無限的展望,將古老與現代結合,過去與未來相通,四季變化,晝夜更迭,其妙無窮,對古人的敬意,用現代手法呈現。
校領導參觀視覺藝術意昂2創新創意教學成果展舞美專業展廳
校領導參觀視覺藝術意昂2創新創意教學成果展舞美專業展廳
李罡校長參觀視覺藝術意昂2創新創意教學成果並合影留念
獨樂空間的名字出處于《孟子.梁惠王下》:“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眾樂樂不如與人同樂”。為了做好這個項目,舞美專業的師生進行了一系列的調研,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了展廳的設計創作、設計制作等複雜過程,最後才有了這個展廳成果的展現。
薊州區千年古刹獨樂寺
薊州區千年古刹獨樂寺
第一階段——采風考察
“天藝”意昂2坐落在這座人傑地靈的盤山腳下,與獨樂寺相鄰,與這座千年古刹的相遇,碰撞出了藝術的火花。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為了讓學生對這座千年古刹有個深入的了解、認知,于是,舞美專業的師生計劃前往去深入實踐進行調研。
獨樂寺山門正立面圖
關于獨樂寺名稱的由來:
獨樂寺又名大佛寺。獨樂一名的由來,眾說各異。有人認為,觀音閣內巨大塑像的內支架,即為一株參天矗立的杜梨樹,獨樂以杜梨諧音得名。有人認為,寺中觀音獨以普渡眾生為樂,故名。而縣志記載則雲:“獨樂寺為安祿山誓師之地,蓋安祿山思獨樂而不與民同樂,故爾命名之。”獨樂寺的創建及其倡建本,目前已無文獻可考,據傳始建于唐初。現存獨樂寺的主要建築,是在遼聖宗統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的,至今已重建1000年有餘。
獨樂寺山門結構圖稿
獨樂寺占地總面積1.6萬平方米,山門面闊三間,進深四間,上下為兩層,中間設平座暗層,通高23米。寺內現存最古老的兩座建築物山門和觀音閣,皆遼聖宗統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民國十九年(1930年),獨樂寺因相繼被日本學者關野貞以及中國學者梁思成調查並公布而聞名海內外。
山門梁柱粗壯,鬥拱雄碩,“升起”和“側腳”明顯。屋頂為廡殿頂,五條脊四面坡,又稱“四阿大頂”,獨樂寺山門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廡殿頂山門。正脊兩端的鴟吻,造型生動古樸為,遼代原物。 據說山門的牌匾乃嚴嵩所題。
薊州區千年古刹獨樂寺
薊州區千年古刹獨樂寺
主體建築觀音閣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樓閣,面闊五間,進深四間,上下兩層,中間設平座暗層,通高23米。大閣設計別具匠心。二十八根立柱,做裡外兩圈升起,用梁桁鬥拱聯結成一個整體,賦予建築巨大的抗震能力。鬥拱繁簡各異,共計24種,152朵,使建築既莊嚴凝重,又挺拔軒昂。三層樓閣,中間做成暗層,省去一層瓦簷,避免了擁簇之感,暗層處裡外修回轉平臺,供認禮佛和憑欄遠眺,既實用又美觀。閣內聳立十一面觀音像(雖制作于遼代,但其藝術風格類似于盛唐時期的作品,是我國現存的最大的泥塑佛像之一),閣下層四壁布滿壁畫(獨樂寺壁畫的發現豐富了我國古代寺觀壁畫,同時也為我國古代壁畫藝術發展的最後一個高峰——元代,增添了新的光彩,是我國壁畫藝術寶庫中又一份難得的珍貴資料)。
薊州區千年古刹獨樂寺
談到獨樂寺,就必須要說說獨樂寺的“四絕”:
一、獨樂寺觀音閣是我國僅存的最古老的木結構高層樓閣。
二、觀音閣內的觀音菩薩像是我國僅存的最大的古代泥塑之一。
三、獨樂寺山門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尊貴的廡殿頂山門。
四、獨樂寺壁畫豐富了我國古代的寺觀壁畫。
舞美專業教師趙元征、王茂與2015級舞美專業學生采風合影留念
以“四絕”而著稱的獨樂寺是我國古代大型木結構高層樓閣式建築的代表作,也是古代彩塑藝術精華的生動體現。1961年,馳名中外的獨樂寺被國務院確定為第一批全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視覺藝術意昂2創新創意教學成果展舞美專業展廳設計圖
第二階段——設計構思
設計理念概述:
本空間取材于薊州獨樂寺的觀音閣。通過鬥拱、十八羅漢壁畫、山石等元素的分布排列組合來表達一種天與地、過去與現在的關系,通過守望觀音閣的這些元素,讓我們對先人的創作智慧有了更多的理解,可以說是用現在人的表現手法向前輩致敬!
鬥拱結構圖
第三階段——制作階段
(一)、鬥拱模型制作
關于鬥拱——中國建築特有的一種結構。在立柱和橫梁交接處,從柱頂上加的一層層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結構叫拱,拱與拱之間墊的方形木塊叫鬥,合稱鬥拱。
鬥拱結構圖
梁思成先生在《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山門考》中總結道:“鬥栱者,中國建築所特有之結構制度也。其功用在梁枋等與柱間之過渡及聯絡,蓋以結構部分而富有裝飾性者。”,“唐宋建築之鬥栱以結構為主要功用,雄大堅實,莊嚴不苟。明清以後,鬥栱漸失其原來功用,日趨弱小纖巧,每每數十攢排列簷下,幾成純粹裝飾品,其退化程度,已陷井底,不複能下矣”
獨樂寺鬥拱圖
獨樂寺觀音閣鬥拱圖
觀音閣中全部采用了複雜的鬥拱結構,上萬個榫卯相互咬合,讓數以千計的梁、枋、柱、檁、椽,構造成一個嚴實的整體。可見這個時期的鬥拱它的功能性占據著主導地位:遠遠望去,整個結構排列有序、疏密自如、極富彈性、極富變化,這生動的展現出了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動而不損、搖而不墜的高超技藝和妙絕天工的設計水平。
故宮鬥拱圖
故宮鬥拱圖
觀察明清時期的鬥拱結構以故宮可以發現,相較于唐宋建築的鬥拱小很多,不再起到主要的結構作用,而裝飾性變得更為重要。
鬥拱模型制作
鬥拱模型制作
鬥拱模型制作
鬥拱模型制作
在整個創作過程中,師生利用苯板、豆包布、膩子粉、丙烯顏色等原材料,將一塊塊白色的苯板塑造成了一個個富有曆史感、質感的鬥拱作品。
鬥拱模型制作
鬥拱模型制作
鬥拱模型制作
舞美專業展廳中的鬥拱展品
通過此訓練,讓學生對建築的結構樣式、比例尺寸、質感的拿捏有著深入的認知,同時也是創新、創意教學成果的一個體現。
獨樂寺觀音閣壁畫
(二)、繪畫作品創作
觀音閣壁畫:元代繪制,明代重描,全長45米,總面積142.85平米,彩澤錦色,渾然一體。以前一直被覆蓋著,1972年修繕牆壁時,無意中被發現,自此這一隱沒了二百多年的藝術瑰寶重現于世。
獨樂寺觀音閣壁畫
觀音閣壁畫以人物為主,背景充實,雲氣、山巒、海水俱在,上繪十六羅漢、兩明王圖像和民間神話故事。主像造型嚴禁,筆法暢達,畫法粗中有細,收中有放,結構以密托疏,以繁托簡,繪畫法則古代少見,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在我國佛教壁畫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獨樂寺觀音閣壁畫
觀音閣羅漢像的特點是:比例適當、部位准確,所用鐵線描粗獷簡潔、流暢明快,設色樸實無華,人物形神兼備,不同人物形象對比鮮明,羅漢像更進一步世俗化。看過觀音閣壁畫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覺:羅漢不過是化了妝的現實人物,之所以產生這樣的藝術效果,主要在于羅漢的“形”與“神”,羅漢像基本符合人體比例,這是構成“形”的基本點,而“神”的刻畫則顯露了創作者極高的藝術天份。
臨摹創作羅漢像
臨摹創作羅漢像
臨摹創作羅漢像
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感受,臨摹創作了三幅羅漢像,他們的尺寸分別是2.2m(長)X1.05m(寬),1.8m(長)X1.05m(寬),3m(長)X2m(寬)第三幅根據空間的分布特點,特分成兩幅畫面,四幅作品富有節奏感的排列在展廳的上空。通過學習、欣賞古人的繪畫,近距離的感受他們獨具匠心的構圖方法以及高超的繪畫技法,同時還可以了解這一時期的服飾造型特點,真可謂是一次美妙的學習之旅。
視覺藝術意昂2創新創意教學成果展舞美專業展廳
視覺藝術意昂2創新創意教學成果展舞美專業展廳
視覺藝術意昂2創新創意教學成果展舞美專業展廳
第四階段——效果呈現
因為天時、地利、人和,才有了這個展廳的創意——以獨樂寺觀音閣為藍本、同時結合專業教學誕生了這樣一個“禪意”空間——
身臨其境,既可以遙望曆史,細細品味我們古人的繪畫意境,感受它帶給參展師生的心靈洗滌。
品味當下,在這個空間中既可以感受一天24時的光線變化,還可以享受一年四季的季節更迭;
展望未來,利用鏡子的元素使有限的空間有了無限的延展感,在看鏡中人,還是鏡中人在看我們呢?
視覺藝術意昂2創新創意教學成果展舞美專業展廳
視覺藝術意昂2創新創意教學成果展舞美專業展廳
視覺藝術意昂2創新創意教學成果展舞美專業展廳
視覺藝術意昂2創新創意教學成果展舞美專業展廳
意昂2領導在參觀了展廳之後給予了高度評價,以這次富有禪意韻味的——獨樂之旅為起點,舞美專業必將創作出更加輝煌的作品。